刚看到一则消息是关于美国解除向中国出口限制的事儿,消息称已经有8艘船只往中国行驶的报道。 根据路透社消息,美国政府在当地时间7月2日(周三)给美国两家主要的乙烷生产和出口公司——EnterpriseProductsPartners和EnergyTransfer发了封信,把几周前刚实施的一项限制出口的许可规定给取消了。这一下,就为重新给中国出口乙烷打通了路子。 报道里说,这事儿被看作是中美贸易战可能要休战的一个信号,而且限制一解除,已经有8艘装着乙烷的船往中国开了。
其实美国商务部上周就开始松口了,当时也给这两家公司发过信,说他们可以往去中国的船上装乙烷,但没经过允许,到了中国不能卸货。现在这一步,等于彻底取消了限制。 要知道,美国出口的乙烷,差不多一半都卖到中国了。之前停了出口,不管是美国的出口企业,还是中国这边的相关企业配资股票平台,利益都受了影响。6月的时候,就有不少船因为这个限制,一直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停着,现在限制解除,这些船就动起来了,至少8艘已经出发去中国了。 另外,彭博社也报道了,EnterpriseProductsPartners这家公司说,美国政府确实撤销了运输许可的限制,现在往中国港口运乙烷不用额外批准了,到了中国直接卸货就行,不过目前美国商务部和白宫还没回应这事儿。
美政府解除向中国出口限制的信号说明什么呢?轩羲觉得有五个方面。 1.贸易博弈的局部突破 美国撤销乙烷出口限制是中美落实伦敦框架的具体举措,反映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利益交换——举措承诺依法审批稀土出口申请,美方则取消乙烷限制。 这一“稀土换乙烷”的模式为其他领域的摩擦解决提供了参考,但彭博社等媒体指出,达成全面贸易协议仍需克服关税、技术管制等核心分歧。 2.能源供应链的相互依赖 美国约一半乙烷出口至中国,用于化工原料生产,而中国四川盐亭天然气处理厂7月3日全面投产,通过深冷技术实现乙烷规模化提取,标志着中国正逐步降低对美依赖。 这种“双轨制”供应格局既凸显美方短期利益诉求,也暴露其长期战略遏制的局限性。
3.法律工具的对等运用 美方此前以“军事用途”为由限制乙烷出口,中方则依据《反外国制裁法》强化稀土出口管制。 此次美方撤销限制,与中方依法审批稀土出口形成程序呼应,体现双方在贸易战中逐步建立“规则化对抗”模式。 4.企业层面的博弈焦点 美国乙烷出口商因限制措施在6月滞留8艘货船,而中国乙烷进口中断直接影响下游石化产业。 这种“双输”局面迫使双方妥协,但EnterpriseProductsPartners等企业强调“无需额外授权即可卸货”,暗示美方仍试图保留监管主动权。
5.地缘政治的潜在风险 尽管乙烷问题暂时缓和,但美方同期仍炒作“芯片豁免收紧”“制裁AI企业”等议题,显示其对华战略竞争基调未变。 此次事件更似战术调整,而非战略转向,未来双方在科技、供应链安全等领域的博弈可能加剧。
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