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拼多多将坚定地投入平台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迈向“Costco+Disney”的下一个十年。

在电商同行竞相追逐即时零售与流量红利的当下,拼多多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——主动放缓增速,将千亿资源投入生态建设。
11月18日,拼多多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,单季营收1083亿元,同比增长9%,增速连续第二个季度放缓至个位数。这份“减速”的财报背后,是拼多多坚定推进“千亿扶持”战略、以短期利润换取长期生态价值的主动选择。
今年三季度适逢拼多多成立十周年,这一特殊时点也赋予了这份财报更深层的意义。十年来,拼多多从初创企业成长为电商行业中坚力量,三季度通过“千亿扶持”战略继续加大对供需两侧的回馈力度,加速推动产业提质升级。
尽管短期财务表现承压,但平台的高质量发展摁下“加速键”,这印证了拼多多投入的长远价值。
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、联席CEO赵佳臻在财报发布后表示,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上,拼多多将继续坚持消费者导向,专注于电商主业,拿出更多真金白银投入生态建设,未来推出更多类似“千亿扶持”的惠商举措。
拼多多对生态建设长期投入的决心,无疑正逐步重塑平台的价值基石,助力其长久健康发展。
1
千亿扶持投入半年
没有哪家公司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,拼多多也很清楚这一点,因此在前些年业绩高速增长的时候,拼多多管理层就多次给市场泼冷水,提醒投资者:拼多多当季财务数据不代表未来,公司业务发展不是线性而是波动的。
随着拼多多高质量发展战略步入深水期,去年下半年以来,拼多多业绩经历了难以避免的阵痛,已经多个季度营收放缓、利润增长承压。
从去年第二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,拼多多营收增速分别为85.7%、44.3%、24.4%、10.2%、7.1%、9%。
另从净利润来看,在经历了连续两个季度的同比下降后,今年第三季度,拼多多净利润同比增长17.4%至293.3亿元。
单着并不意味着,拼多多已经走出了利润增长放缓的境况。拼多多管理层在三季度财报会上仍然警告称,本季度利润不能作为未来业绩指引,未来几个季度业绩可能出现反复波动。
营收放缓、利润增长承压的背后,是拼多多加码平台生态建设,并在三季度持续投入“千亿扶持”。
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指引下,拼多多去年以来推出了“百亿减免”“电商西进”“新质商家扶持计划”等多项重磅举措,到今年4月又重磅推出了“千亿扶持”新战略,第三季度则是“千亿扶持”连续投入的第二个季度。
“千亿扶持”计划资源投入力度空前。拼多多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、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,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,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。
在“千亿扶持”推出后,拼多多的“新质商家扶持计划”从头部商家迅速扩散至产业带的中小商家,平台的流量引擎、黑标店铺等也向中小商家全方位倾斜。

拼多多管理层透露,“千亿扶持”计划的含义其实非常广泛,核心原则是:商业需求什么支持,拼多多就在哪里加大投入。
三季度,这一战略进入深化期,拼多多通过“多多好特产”“新质供给”等专项举措,持续反哺农业和产业带。显然,这些大手笔扶持都直接影响了拼多多的利润表现。
2
产业生态价值凸显
“千亿扶持”这一重磅惠商战略投入以来,拼多多平台的高质量发展也持续加速,促进商品、原材料等供应链各个环节实现“累进式创新”,尤其在拼多多一直重视的农产业上成效颇丰。
拼多多发布的《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》显示,平台对农业的投入收效显著,今年上半年,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%;农货商家数量同样保持高速增长,尤其是00后农货商家的数量同比增长超30%,农产品上行的空间后劲十足。
据悉,“千亿扶持”通过“多多好特产”专项行动深入数十个农特产区,为商家提供定制化方案。三季度,该行动先后走进湖北荆州、河南商丘、山东莱阳、四川安岳、陕西米脂等地,推动产区从规模化向品质化转型。
与此同时,在9月丰收季,拼多多投入10亿补贴资金和20亿流量资源包,联合30万农货商家上线“多多丰收馆”,助力农货出村进城。
一个典型案例是,在山东莱阳,当地苹果和梨产业一度面临出口下滑困境,年轻人通过拼多多电商和“多多直播”开拓销路,单个店铺累计销量超160万单,平台还帮助统一管理分散果园,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。
除了农业外,三季度,拼多多“新质供给”专项团队深入惠州零食、佛山童装、邵东箱包、平湖羽绒、曹县汉服等数十个产业带,借助平台的数字化能力,通过“减免+扶持”的举措继续为商家提质增效,同时推进产业新质转型,
在电商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,拼多多的举措本质上是给了不少白牌商家突围的机会,通过开发新质产品,在拼多多挖掘到新兴市场的增量。
以湖南邵东的书包产业带为例,当地一直是书包行业的“隐形冠军”,生产了全国七成以上的学生书包,但长期以代工为主的模式也一度让当地面临“同质化竞争”的困境。
在拼多多的扶持下,当地商家借助平台的数据分析,进行精准的产品研发,先后涌现出了多个爆款品牌,推动邵东完成了从“代工腹地”向“品牌高地”的产业转变。

9月底,拼多多发布《新质供给一周年发展报告》显示,平台产业带商家数量快速增长,95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1%,00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4%,优质产品SKU数量同比增长超五成,产业带的品牌店铺也实现大幅增长,各大产业带正在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。
显然,拼多多在供给侧这种全方位投入,在助力平台发展长久健康发展的同时,也正逐步改变供应链“有品质无品牌”的困境。
3
新十年的新目标
十年前诞生时,拼多多并不被外界看好,因为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中国电商行业的格局已定,很难有人再从市场中分的一杯羹。但在短短三年时间内,拼多多就成功上市,最终在电商市场中上演了一次奇迹般的逆袭。
拼多多首创了“拼单”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,将“多实惠”和“多乐趣”规模化地融合在一起,开创了以“普惠,人为先,更开放”为特点的新电商,这让拼多多逐渐从一个初创企业成长为电商行业的中坚力量。
正如拼多多集团董事长、联席CEO陈磊所言:“从成立的第一天起,我们的使命就是普惠最广大的普通人,为他们带去多实惠和好服务。”

成功上市那年,拼多多在致股东信中也曾提到,拼多多将是个勇于投资未来,立足长远的公司。它有时可能看起来激进,有时显得过于保守,但它其实都是因循一个简单的一贯逻辑,那就是专注于这个机构的内生价值。
拼多多的内生价值就是为用户创造价值。在此宗旨下,拼多多过去多年来,推出了“百亿补贴”“百亿农研”“百亿生态”三个百亿项目,也有了现在的“百亿减免”“电商西进”“千亿扶持”等系列举措,以激发消费需求、稳定产品供给、巩固平台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。
陈磊表示,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往前看,拼多多将沿着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使命,专注于电商主业,继续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,坚定地投入平台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迈向“Costco+Disney”的下一个十年。
也就是说,在走过上一个告诉增长的10年后,拼多多将开启一段新征程。不变的是,拼多多仍然会专注于做好电商主业;而有所改变的是,拼多多要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,更多去思考“规模之上、利润之上”的问题。
就像陈磊所强调的,与十年前相比,拼多多规模更大,责任也更重。未来,拼多多将更多从社会公众利益和长期健康生态的角度考量发展问题。
这种管理层共识配资股票平台,标志着拼多多已进入一个以社会责任为先的新发展阶段。(转载自全天候科技)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